<video id="xbnb3"><thead id="xbnb3"><i id="xbnb3"></i></thead></video>

              <ol id="xbnb3"></ol><nobr id="xbnb3"></nobr>

              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刊主辦 / 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
              舊站入口

              今日四川

              /

              黨建視點

              /
              欧洲熟妇色XXXXX视频

                    <video id="xbnb3"><thead id="xbnb3"><i id="xbnb3"></i></thead></video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ol id="xbnb3"></ol><nobr id="xbnb3"></nobr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刊主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 注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準發力推動產才深度融合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09月06日 來源: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 / 何清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才興則產業強,產業強則人才聚。近年來,巴中市恩陽區始終堅持人才引領產業發展戰略定位,推動人才資源與產業發展深度對接、融合聚變,探索走出了一條“以產聚才、以才興產、產才融合”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聚力頂層設計優布局,錨定產才融合新航向。加強規劃銜接。堅持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,按照“一主導產業一人才規劃”的思路,編制出臺全區人才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和文旅康養、電子信息、食品飲料三大主導產業人才發展專項規劃,構建形成“1+3”產業人才發展規劃體系,引領推動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。強化政策吸引。建立健全產才融合政策體系,制定出臺以《加強現代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的九條措施》為主,人才激勵、人才評價、人才培養等 5 個配套政策為輔的“1+5”產業人才新政,推行“崗編適度分離”機制,設立高端產業人才“編制周轉池”,不斷增強企業招才引智的競爭力、吸引力。精準對接供需。緊扣“1+2”主導產業發展需要,編制發布重點產業機會清單和產業人才需求目錄,同步布局建設 4 個駐外招商機構和引才工作站,推行“雙招雙引”聯動發力,靶向招引延鏈補鏈強鏈的人才創業項目和緊缺型產業技術人才,促進人才鏈、創新鏈、產業鏈深度融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聚力平臺建設強支撐,構筑產才聯育新陣地。做大產業承載平臺。堅持以大平臺承載大產業推動大發展,推進農業園區做大做強、工業園區擴容升級,推動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,培育星級農業園區 9個、高新技術企業 10 家、科技型中小企業 30 家,加快形成電子信息、食品加工 2 個 50 億級產業聚集區。打造定向培養平臺。探索推行校企共建共育模式,對接企業需求,在區職業中學設置電子信息、機械加工等專業 5 個,建設校內實習生產線 3 條,年均為本地企業定向培養輸送產業技能人才 300 人以上。建立“訂單式”培養機制,采取“點單+派單+接單+送單”模式,送教上門培訓企業職工 7200 余人次。拓展創新創業平臺。深化與哈工大、川農大等高校戰略合作,聯合共建新型研發機構 2 家,就地研發轉化科技創新成果10 余項。大力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,支持重點企業建設“星創天地”、企業孵化中心、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等“雙創”孵化平臺 15 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聚力服務保障激活力,營造產才成長新生態。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工程。擦亮“誠信恩陽”名片,建立政府政策兌現清單制度,100% 兌現招商引資、減稅降費、財政獎補等優惠政策。深化“一件事一次辦”改革,84 個事項實現“一次”辦理,1329 個事項實現“一門”辦理。創新“恩陽跑團”政務服務新模式,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15000余次。實施產業人才安居工程。堅持產業園區“社區化”發展思路,高標準建設產業人才公寓 772 套,配套建設商業購物、醫療康養、運動健身、休閑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,采取“三免兩減半”運營管理模式,解決 1200 余名產業人才安居難題,著力打造安居安業、宜居宜業的“人才社區”。實施人才服務暖心工程。拓展“恩陽英才卡”服務范圍,建立“三個一”聯系服務人才機制,由區級領導定向聯系高端產業人才,職能部門對口聯系人才項目,“人才跑團”跟蹤服務創新創業團隊,為人才提供全方位“保姆式”溫馨服務,累計協助辦理貸款審批、子女入學等“關鍵小事”800 余件次。(作者系中共巴中市恩陽區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)(責編 / 劉艷梅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:鄭照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黨建視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注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掃二維碼分享到手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猜你想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1958- 中共四川省委《四川黨的建設》雜志社 版權所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投稿須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辦單位:中國共產黨四川省委員會《四川黨的建設》雜志社 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二段70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CP備案號:蜀ICP備14009601號-3  ? 1958-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委員會《四川黨的建設》雜志社. 版權所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(署)網出證(川)字第024號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51120190021   川公網安備 51010502010099號